与文学“恋爱”的味

赵治文
2020-03-07
来源:原创


adult-1850177_1920.jpg

 

  编者语:

    好的作品都来自社会对生活的深入准确观察,来自敢爱敢恨的感情迸发,来自作者的运筹帷幄、精雕细刻。

   《与文学"恋爱"的味道》就是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觉、新颖的方式、充沛的激情抒发了文学恋人的现状和处境,以精辟的见解、中肯求实的议论倾吐了文学恋人的心声,以凝炼的文笔将文学恋人的理想实践、心理活动描写得淋漓尽致,这是一篇优秀之作,推荐给大家,以飨读者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- 秦合  刘进民

children-1822474_1920.jpg

   与文学“恋爱”的味道
            赵治文

    与文学“恋爱”而产生作品,是作家的**目标,亦像人结婚养儿育女般地天经地义。作品是作家的“宁馨儿”,是作家辛勤耕耘的果实,是作家精益求精的艺术结晶。作品一旦面世,作家有收获的喜悦和欣慰,人生价值的升华,在社会上也佩戴着绚丽的光环……

  作家的作品是衡量作家的标尺。作品有无艺术魅力,读者“胃口”,有无感染力和生命力……这种循序循环地测试赋予作家的责任和担当。作家出作品,又像女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,从受孕起凝结着多少心血和汗水,随时潜伏着流产的危机或孕而难产的困扰……

  当您面对稿纸用笔根磕着脑门时,脑瓜仁疲惫地疼痛。当您“爬格子”劳累躺在床上时,作品中的情节牵绕难以入寝,当您的作品被弃用时,您会抚胸自问:何苦呢?是苦恋无果打退堂鼓;还是逆水行舟,扬帆勇进?

   “蜀道难,难之于上青天”,写作亦难。文学的“恋爱”者都在做作家梦,追梦、逐梦,可圆梦的有几率?有些恋者,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,人到夕阳,出本书为终生宿愿,是一种豁达、明智、善待自己的选择,为生命历程留下永恒的纪念,有些作者孜孜追求文学梦,酷爱如痴,可“苦恋”一生而南柯一梦。有的恋者笔耕不辍,效果赫然,作品被读者的钟爱迷恋,为文学事业筑下丰碑。同在“方格”里奋斗,在文学的战壕里求恋,效果各弃。

  成功与否,求爱者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,别企图在文学创作寻求轻松快乐、潇洒风光。别梦想一步跨上文学殿堂,戴上作家的桂冠。创作者要准备经受火的炼狱,要体验血和泪,酸与甜的凝结。当《平凡的世界》划上最后一个句号时,路遥扑塌在地上,将笔扔出窗外,连一张稿纸也无力拿起。陈忠实说:“文学是个魔鬼”。向《当代》主编何启治交《白鹿原》终稿时痛哭……作家必须调整好心态,绞尽脑汁“捉拿”神秘的艺术本领,使“魔鬼”刻画为美丽的“狐仙”,才能功夫不负有心人,而佳作问世。

  如今手机网组群方兴未艾,这是文友互联交流的**方式,也是活跃文化的途径。莫把严肃神圣的文学陷入浮躁的氛围中,你吹我是文豪,我称你是巨匠,一篇不痛不痒的文章捧为大作,记录几笔语言文字被捧为大笔手,几句俗语而被大母指点赞不息……作者必须有谦虚谨慎的心态,定位好自己的文学坐标,正确处理好“好话一句三冬暖”与“苦口良药利于病”的关系。这种客套、奉承浮夸的网群现象不利于取长补短、经验交流,使文学艺术的提高,不利于作品趋向于完美,提高“恋爱”的成功率。 

  与文学恋爱也应具备优良的条件,努力锻炼自身的能力,增加阅历,深入生活,积累素材,提高艺术水平。时代发展的今天,浩大的文学队伍被商潮分流,神圣的书籍被电视、电脑、手机网冲击,公共车、地铁、公共场所人们在聚精会神地网阅,纯文学的市场变得萧条冷落。如果你的文学书籍“不痛不痒”,没有艺术魅力,平庸俗套,谁会浪费一寸光阴一寸金光顾注目你的作品呢?这就对文学恋人发出信号和难以承受的压力。

  忆昔曾记年青时,骑着“浑身响”的烂自行车,踄猎与西安建国路、莲湖巷等报刊编辑部,宁肯渴得喉咙冒烟,舍不得一杯茶水几分钱,而不惜代价买几本书。往常省吃俭用也要订几种杂志。梦寐以求当作家,可屡屡退稿,稿盈数尺见刊廖廖无几。那拟用、弃用地周折枉返积压成尸堆;那编辑修改删画红色的笔迹符号活像作者伤口流淌的血液……在失落与无奈,在风雨萧杀和泥泞中跋踄挣扎,在勾心斗角的官场上滚爬,在激烈竞争的商海里拼搏,还是两手空空,只剩下握笔的手能写几笔劣文,而乐在其中。

  与文学“恋爱”的途中没有捷径,也没有一见钟情不劳而获的幸运。不单要坚韧不拔地努力,而且要有滴水穿石的耐性。从“初恋”学步到“豆腐干”见刊,从“脚后跟”小文到长篇力作,须经“嚼辣椒驱寒”地苦恋,从幼稚新媳到老辣婆婆的煎熬……还要承受氛围的讽言刺语“癞蛤蟆想吃天鹅肉,”“不知天高地厚”“神经病”恶毒地嘲讽,正如曹雪芹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心酸泪,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。”还要吞食写作失意时那种心情的悲惨。作家的辛酸苦辣谁知道、谁理解、谁怜情?

  我无意给贪恋着泼冷水,诚然自己是“过来的人”而同病相怜,仅是向重金轻文观念的呼唤,向坚守阵地的苦恋者点赞致敬!

  文学是严肃神圣,艺术含量特高的伟大事业,作者的神经是激情、志气、担当的责任感溶体,是勤奋、敏感、科学的成份构成,不是病夫,具有高尚的文化道德,具有一种非凡的灵感和才华,具有火眼金睛、睿智的视觉,具有精辟超群而独特的见解,是出类拔萃、优质的特殊材料,是他们支撑着社会文化兴盛,经济发展。

  国家的兴衰与文化戚戚相关,文化需要作家的劳作,时代的进步有作家的丰功伟绩,社会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这些甘守清贫、与文学“恋爱”的执著者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heart-2055204_1920.png

作者简介

微信图片_20200307211030.jpg

          赵治文(西蓝)

   笔名知文。一九五三年九月生于蓝田。陕西作协会员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,在报刊发表作品多篇,后从政担任村主任、书记四十年,从企任西蓝印务公司总经理。从而深入生活积累素材,重返文坛创作并从事编辑工作,曾为《玉田碧水》《词墨诗香》《足迹》《永恒的纪念》等书籍作序。多篇小说、随笔、报告文学散见于报刊,著有长篇小说《喜泪》《河岸那颗山石》。

IMG_0045.JPG

  本文作者赵治文先生与中共党史专家贾巨川先生深入农村调研


IMG_0067.JPG


IMG_0438.JPG


IMG_0283.JPG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广而告之

特技影楼.jpg


免费建网站.jpg

阅读3272
分享
写评论...